【重磅发布】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学术热点及2020年学术研究趋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软实力研究 Author 胡键
胡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
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社会科学院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研究”创新工程
首席专家
2019年学术热点回顾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已经连续五年发布年度学术热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甚至一些高三学生也通过本中心学术热点的提示来复习时事政治和相关学科。今年本中心依然一如既往地携手诸多学术机构和研究团队联合发布年度热点。一年来,学术界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虽然是广泛的,但总会在某些问题上有所聚焦。2019年12月1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键研究员,应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的邀请,在第七届主编论坛上发布了2019年十大学术热点。
01
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就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总的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学术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借助于已有的城市现代化成果,加强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02
“一带一路”实践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一带一路”实践既是经济合作的实践,也是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实践。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但“一带一路”的实践却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同推进的实践,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需要不断提升中国软实力。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实践中最关键的软实力要素。
03
算法社会科学研究
近期国际国内社会科学学术界都反复在问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科学怎么了?这是因为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及其产生的思想成果,已经无法阐释和回应当今的社会实践。在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必须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实现自我范式的转型,以回应现实社会。因此,算法社会科学(大多数学者都称之为“计算社会科学”)应运而生。
04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研究
十八大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在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尤其是长期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主要还是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它越来越难以解释中国社会的经济现象。因此,经济学界正在尝试重新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智慧,努力尝试在中国经济理论上进行创新。
05
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在飞速发展,尽管在技术上依然还存在着瓶颈,但人工智能最大问题在于人类对技术的巨大担忧。因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在挑战人类伦理。因此,学术界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推进“可信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技术依然在人类伦理和思想的规训之下。
06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研究
当今社会思潮十分活跃,一种重要现象即是各种社会思潮往往与民粹主义结合在一起,而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结合尤其突出。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退群”效应所引发的全球化震荡,以及“美国优先”所引发的美国的民粹主义也产生了重要的传导效应。在反对美国、欧洲的民粹主义的同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高举着民族主义的旗帜,并逐渐民粹主义化。
07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
党的十九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问题,但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阐释,从学理上进行分析。学术界一年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有深度的理论研究依然不足。也正因为这样,这个问题可能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成为未来研究的学术热点。
08
区块链研究
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就是区块链。2018年提出来以后,尚可能因技术问题而没有成为热点,但2019年这个问题迅速上升为热点。区块链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技术究竟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对个人隐私冲击究竟产生什么冲击,这些问题无疑是学术界要解答的问题。
09
新中国70年研究与世界大变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的诞生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也根本上改变了国际体系。如果说,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所认识到的全球化进程是一个西方彻底改造东方的全球化,那么20世纪后半期的全球化就是东方落后国家不断融入国际体系的全球化进程。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更是在一个交互性的资本、利润网络中,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个复杂的全球进程。因此,这可以说是一个世界大变局。在这样一个世界大变局中,中国的国际角色将进行怎样的转换呢?这正是世界所期待的,也是中国学术界在理论上必须要解答的。
10
贸易争端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
中美贸易争端从2018年3月以来已经一年多,对中美双方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过,在2019年,中美双方始终在努力达成协议,也就是说双方都没有主动脱钩。到12月,双方终于签署了中美贸易问题的第一阶段协议,从而使整个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另一方面,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过程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也遭遇困境,是继续维持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还是进行必要的改革?这个问题涉及大国关系的深刻变化。
2020年学术研究的趋势与困惑
1 宏观理论研究
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来看,宏观理论研究日益紧迫。然而,学者依然主要关注于微观问题的研究。对微观问题的研究固然必要,但无法从宏观上总览学术发展和思想理论的创新。
2 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更加重要,但学界依然精于本学科的深度研究。学术专业分工的确可以成就一个学者,但也会成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藩篱。因此,当前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打破专业的壁垒和界线,进行宏观理论创新。
3 大数据技术融入社会科学的研究
大数据技术融入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来越必要,但文理分科设置导致的学者的知识缺陷十分突出。高校的学科设置长期来使文科理科界线分明,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大数据时代的需要。近年来,一些高校设置了一些文理兼容的学科和学院,这可能就是未来学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4 书面表达能力
学术思想强烈要求精准表达,但研究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却越来越差。应该承认,中国有一代学者由于没有经过规范性的学术培训,书面表达自己学术思想的能力非常弱,文字能力也非常弱。随着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的恢复,中青年学者这方面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互联网、各种自媒体对阅读的冲击非常大,大约已经有两代学者在这种环境中被培养出来,受到互联网、自媒体的影响颇深,他们的语言表达、话语表达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技术的“绑架”,拉低了他们的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这种情况已经相当严重。
5 个人隐私保护
大数据被广泛地用于社会公共治理,但数据赋权没有落实、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严重。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社会生活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但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广泛运用,已经对个人隐私保护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技术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环境,但却让我们内心怀着种种恐惧。这不是技术发明的本意。
附:本次发布的支持机构和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软实力研究”创新团队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话语生态研究中心
东华大学行政管理系
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管理系
吉林大学于海洋团队
《社会科学》编辑部
《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
东北大学行政管理系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伟光教授创新团队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董青岭团队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湖南省俄罗斯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亚-印度洋事务研究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所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永鹏团队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马列主义教研室
南宁师范大学社科处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刘迎霜团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四川大学黄金辉团队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
广东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虎学团队、张慧君团队、李双套团队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南开大学吴晓琳团队、孙景宇团队、王永兴团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徐德顺团队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行政学理论与国家治理研究所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
桂林理工大学章昌平团队
广西师范大学张海丰团队
南宁师范大学杨艳团队
上海政法学院曹俊金团队
青岛大学高鹏团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焦永利团队、杨志强团队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汪段泳团队
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袁新华团队
新疆教育法制研究中心
克拉玛依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